棉价之战 中国纺织企业的“冰火”之旅
2012年07年17日 13:07
2012-07-12 11:12:04 来源: 中国轻纺城网上交易市场
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大、产量大,供过于求,再加上经济不景气,下游纺织产业步入寒冬,棉花消费减少,致使今年国际棉价大幅降落。
冲上150年来价钱最高位后的中国棉花,面临着国际低价棉花的重重包围。在国度棉花战略利益和纺织行业利益之间,该如何均衡?这是个问题。
纺织业寒冬
酷暑时节,却是纺织企业的“寒冬”。
“纺织企业的消费量调到了一个很低的程度。就开工率来说,大的厂家30%-50%,一些小厂,很多都曾经停工。订单缺乏,市场不好,招致纺织企业消费的缺乏。”万达期货棉花研发中心总监张闻民通知时期周报记者。
我国是纺织大国,纺织(含服装)行业的就业人数达4000万以上。公开数据显现,截至2011年,纺纱消费才能更是到达全球总产量的一半。而近期,中国棉花协会对17家省级主干棉纺企业的调查显现,2012年1-5月,范围以上企业累计纱产量同比降落1%。
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纺织行业从去年就开端“入冬”了。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,2011年中国纺织品累计出口947亿美圆,较去年同期上升22.9%,但增速下滑6.5个百分点。全球最大的纺织企业—魏桥纺织(HK.2698)2011年报显现,2011年收入152多亿元,同比减少14.8%。受国际需求市场低迷及本钱要素影响,一些国际订单开端向本钱更低的东南亚国度转移。
看来,国际市场低迷和纺织企业的本钱,是寒冬来临的主要缘由。而纺织企业的本钱中,棉花占70%,棉花价钱,某种水平上决议了纺织企业的生死。
2009年以来,国内棉花价钱一路上涨,2010年10月到2011年2月,棉花价钱一度到达惊人的32000元/吨。
这期间棉花价钱的上涨,山东省德州市棉花协会秘书长马俊凯向时期周报记者剖析,一方面,下游纺织行业需求旺盛,而国内产量偏低,即经济学意义上的自然上涨;而另一方面,则是游资的炒作。有剖析者指出,当时有大量商业银行的资金进入。由于国内棉花价钱的带动,国际价钱也涨起来。
涨极必跌。2011年9月份到今年3月份,国度趁棉花价钱降落之时停止收储,使得2011年底至2012年3月国内规范棉价钱不断稳定在19300元-19600元/吨,近期才逐步跌至18000元/吨左右。
今年国际棉花价钱的大幅降落,是由于全世界棉花种植面积大,产量大,供过于求,再加上世界经济不景气,消费不振,下游的纺织产业不景气,棉花消费减少。
“到今年3月底,国度以19800元/吨的价钱,收了330多万吨储藏棉,还有2009年结转的储藏,加起来有440万吨左右。由于储藏过大,形成了国内与国际每吨3000到5000元的差价。”张闻民通知时期周报记者。
目前澳大利亚棉花18000元/吨,印度棉花16000多元/吨,而在国内同等质量棉花要21400元/吨才干买到。
“如今的状况是,纺织企业用国产棉肯定亏损,用国外进口棉,还能勉强维持。”张闻民强调。
但纺织企业必需依据配额进口棉花。依据世界贸易组织协议,我国每年棉花进口配额为89.4万吨,征收1%的优惠关税;配额以外的进口棉花,征收5%-40%的滑准税。
马俊凯向时期周报记者引见,中国每年消费棉花1000万吨,消费700万吨,均匀进口量维持在每年300万吨的程度。
也就是说,300万吨的刚性需求是实真实在的。这就意味着,除去89.4万吨的配额,每年超越200万吨棉花刚性需求要经过交纳昂扬的滑准税来进口。
每年自产700万吨,缺口300万吨,而2011年度,国度又收储300多万吨,所以,如今的缺口至少有600万吨。由于国度储藏制度的限制(市场价钱低的时分收储,托市保证价钱;市场价钱高的时分放量,平抑价钱),多位承受时期周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以为,依据目前国内棉花稳定的价钱趋向,国度不可能在此时兜售储藏;那么,处理缺口的独一方法就是加大进口。
国度发改委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现,5月份我国进口棉花达50.2万吨,同比增幅达246.2%;今年1-5月,我国累计进口棉花258万吨,同比增长113.8%。
据整理的数据显现,2011年度(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)的进口量大大超越往年,超越400万吨。
这时,配额(仅征收1%的关税)优势就显现出来了,很多棉企和贸易商都寄望于拿到更多的进口棉花配额,以摆脱窘境,由于有配额的进口棉花价钱很低,盈利空间大。张闻民透露,市场上的进口配额倒卖价钱竟超越3000元/吨。
今年固然第一批棉花进口配额曾经发放终了,但数量只要100万吨(已超越89.4万吨的规范),关于整个市场来说只是无济于事;而关于下一步的进口配额,业内人士以为,相关的政策还将进一步收缩。
权威数据显现:今年前3个月,我国出口日本的纺织服装产品同比增长约7%,同期,日本自越南、柬埔寨进口的同类产品同比增长却超越40%。而且,局部品牌服装的原产地由中国变成了越南、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周边国度和地域。
理想曾经敲响了警钟—中国在原资料上的优势已不明显。假如想继续抢占海外纺织品市场份额,必需另辟蹊径,进步产品附加值,曾经成为每个出口企业必需面对的课题。
稳住棉花?
为了不重蹈大豆的覆辙—整个油料产业链条被外资控制,经过托市收储,来保证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,最终维护整个棉花产业链,这是国度的良苦用心。包括征收配额以外的滑准税,相当于为进口棉价设置了底限,目的在于减少进口棉对国内棉花市场的冲击,确保棉农收益。
马俊凯为时期周报记者算了一笔账:德州地域每亩棉田的本钱是480元,包括种子、农药、化肥、浇地等(不含人工),往年每亩正常出产520斤,但由于受灾,2011年的棉花(2011年4月种植到2011年11月采摘终了),每亩均匀产量仅为475斤。
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,为维护棉农利益,国度敞口收储棉花。依照国度19800元/吨皮棉的收买价钱,折算后,每亩棉田的直接纳益是1300元。
“棉花只能一年种一季,”马俊凯通知时期周报记者,“假如一亩地种上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,收益是1600元左右”。显然,种粮比种棉花的收益大。而且,种棉花比种粮食费工费时。
“幸而有了国度的收储,假如没有这种维护性收储,棉花的价钱会更低,棉花就更没人种了。”马俊凯说。“假如没有收储,下滑到17000-15000元/吨都有可能。”
即使如此,棉花的种植面积依然在降落。马俊凯引见,山东德州2012年度棉花种植面积为130万亩,比去年降落20%;而整个山东省则降落15%,全国范围降落9%。
基于此,国度近期又出台2012年度收储政策,价钱比2011年度进步了600元,到达每吨20400元。
至于收储数量,张闻民透露,今年5月17日、18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国棉业开展顶峰论坛上,国度发改委相关指导不断在强调,新年度将继续敞开收买。
据报道,在上述会议上,国度发改委相关担任人表示:“有人倡议放开棉花进口,多用进口棉降低本钱,促进出口。实践上,从经济学角度来看,价钱降落并非能扩展需求,相反会进一步抑止需求,还会带来恶性竞争。这方面,我们一定要挺住,棉花市场就是要稳定。”
官方态度引发业内人士的考虑。一位业内人士评论:“放开进口对刺激需求无益,不能从基本上处理当前纺织消费低迷的症结所在;国度会坚持之前的方针,维护市场稳定。稳定二字耐人寻味,到底要把棉价稳定在何种程度?”
收储是把双刃剑。国度棉花收储价钱政策对进步棉农种植意向、稳定国内棉花价钱、防止棉花价钱猛烈动摇,起到了重要作用;但招致的另一个结果,是国内棉价受收储价的支撑难以下调,国内外棉价倒挂,形成中国棉纺织行业本钱偏高,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形成一定阻力。
“一方面要维护棉农利益,另一方面也要维护棉纺织业的利益,这是要统筹的。纺织行业也不容无视:每年2000亿美圆的产值、4000万的工人。”张闻民通知时期周报记者。
“今年度,我国假如继续敞开收买,640万吨棉花,再加上现有的440万吨储藏,这个年度将超越1000万吨,这将对市场构成新压力,收到这样的巨量,下个年度又该怎样办?”张闻民通知时期周报记者,“我们要调整棉农的维护政策。是不是能够借用粮农植补的这个政策?补给棉农以后,实行棉花价钱自在浮动,我们能够和国外棉花处于一个价钱程度。到达这样效果的话,会有一个比拟大的改观。”
张闻民表示,自产量只需占到需求量1/2或者3/5,就能够保证产业平安。而2011年,棉花的消费量到达1000万吨,我国的产量占了700万吨,比例高达70%。
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也对媒体公开表态,当前恰当增发一些棉花进口配额,国度财政恰当承当一些棉花亏损,不失为一个选择,而最终取消棉花进口配额恐怕势在必行。